![]() 日志正文
|
||
《寰球汉诗·百家精选》诗词欣赏 农家院 七绝 农家小院暖洋洋,李树桃花四溢香。 春燕归来寻草舍,楼房片片枉飞翔。 1998年4月8日 赏析: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,勾画了一幅“农家变化”的画面。农家有哪些变化呢?首先是居住条件的变化。你看“农家小院暖洋洋,李树桃花四溢香”这就是农家居住的环境,花香四溢,小楼典雅,多么优美,归燕飞来,再也找不到茅屋草舍。就像诗中所写“春燕归来寻草舍,楼房片片枉飞翔”,各家各户,都是二层小楼,院内栽着各种果树,那种幸福感,像春天的暖流,流进了村民的心坎。 参观泗河泗水大桥 七绝 岁岁年年两岸愁,路人欲渡靠扁舟、 一桥架起千家乐,满眼风光车水流。 1999年8月25日 赏析: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。勾画了一幅“一桥架起千家乐”的画面。泗河虽不是长江黄河,但也能切断行人的去路,给两岸人来往带来很多不便。就像开头两句“岁岁年年两岸愁,路人欲渡靠扁舟”,这就是摆在面前过河难的问题,泗水县委为了解决过河难,决心要在泗河上修建一座大桥,竣工那天,亲眼见到“一桥架起千家乐,满眼风光车水流”一片欢乐的景象,桥上的路人、车辆像水一样流淌。人们再不愁过河难了。 献给荒漠植树的人们 七绝 壮志凌云巧运筹,沙尘闻讯倍生愁。 千军万马摆开阵,荒漠惊呆献绿洲、 1985年10月20日 赏析: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。勾画了一幅“荒漠惊呆献绿洲”的画面。要想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,不仅要治理好山,治理好水,更要治理好荒漠,荒漠寸草不生,狂风一起,那沙尘会铺天盖地,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,治理荒漠,迫在眉睫。你看“壮志凌云巧运筹,沙尘闻讯倍生愁”,这里采用拟人的手法,描绘了一幅“震慑沙尘”的画面。那些植树的人们,个个壮志凌云,雄心勃勃,誓要赶走荒漠,让绿荫夺回阵地,就是这种雄心壮志,在荒漠上“千军万马摆开阵”,与荒漠决战,栽一棵保一棵,岁岁年年,终于“荒漠惊呆献绿洲”,惊呆了荒漠,不得不献出绿洲。
吃树叶 七绝 童年岁岁遇饥荒,野岭荒山尽作粮。 树木返青常啃尽,嶙峋瘦骨梦充肠。 1993年4月6日 赏析: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。勾画了一幅“吃树叶”的画面。吃树叶的时代,是在六零年,六一年。那时虽然吃食堂,但实行定量供应,开始每人每顿四个窝窝头,后来改成三个、两个,人们吃不饱只好挖野菜,吃树叶来补充。就像诗中开头两句缩写“童年岁岁遇饥荒,野岭荒山尽作粮”到山上岭上,挖野菜,撸树叶已是普遍现象。这就是当时的真是写照,那时“树木返青常啃尽”,树叶撸光了,野菜挖净了,只有“嶙峋瘦骨梦充肠”,只有用梦来填饱肚子,许多人就这样一梦不醒,永远离开了人世。 思归 七绝 魂飞肠断梦荒凉,落叶飘零忆故乡。 空有归帆难过海,一城风雨泪千行。 1997年11月5日 赏析: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。勾画了一幅“思归”的画面。“思归”,就是想回到自己的家乡。自己在家乡所生,在家乡所养,家乡的山,家乡的水,家乡的一草一木,能忘记吗?尤其家乡的父母兄弟,家乡的左邻右舍,父老乡亲更是难忘!这种情感,就像诗的开头两句所写“魂飞肠断梦荒凉,落叶飘零忆故乡”这种“魂飞肠断”思归的梦想,一个个变得荒凉,成了泡影,况且,又到了“落叶飘零”风烛残年,不是更思念故乡,更想回归故乡吗?然而,谁知“空有归帆难过海”,海上的船不少,哪个能载自己回故乡呢?尽管回故乡的声浪一个接着一个,形成了满城风雨,但那重重障碍,梦想能实现吗?也许只能“一城风雨泪千行”而已,何日能回归呢?只能祈祷,只能期盼! 盼归 七绝 相思如水满江流,岁岁年年两岸愁。 花落花开人已老,鹊桥何日砌心头? 1996年7月3日 赏析: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,描绘了一幅“思念丈夫”的画面。蒋介石在大陆的后期,那些国民党的残渣余孽,又抢粮又抓兵,就在这时候,丈夫被抓走,天天等,岁岁盼,几十年杳无消息。思念之情,就像诗中开头所写“相思如水满江流,岁岁年年两岸愁”思念的泪水犹如江河,日夜奔流。从青春年少,到白发苍苍,每时每刻都忘不了丈夫,而今已是“花落花开人已老”的风烛残年,仍见不到丈夫的踪影,孤守寂寞,能不凄凉吗?也正是这种年复一年的孤守寂寞,才发出“鹊桥何日砌心头”的质问,这种质问不是给那些制造隔离的人,敲的警钟吗?质问他们:何日能架鹊桥,实现“牛郎会之女”呢?难道只能是期盼吗? 瑞鹧鸪·相思情 春光满眼又惹愁。两岸相思几时休?秋雁年年长空过,江河岁岁不倒流。 芳草情深含泪雨,青芦意厚望白头。好梦常歌《归来乐》,醒来却是泪乘舟。 2000年3月8日 赏析:这首《瑞鹧鸪·相思情》,勾画了一幅“思念亲人”的画面。海峡两岸,同是一个根,同是一个祖,同是炎黄子孙,隔海相望,却是如在天涯,有眼见不到亲人,有嘴不能和亲人说话,有妻子老小不能团聚,这是多大的悲哀!多大的忧愁。就像词的上片所写:“春光满眼又惹愁。两岸相思几时休?秋雁年年长空过,江河岁岁不倒流”。“春光满眼”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,本来这美好的时光,应享受快乐,然而,亲人却被无情的大海,分成两地,能不“又惹愁”,还能享受快乐吗?究竟“两岸相思几时休?”拆除隔离两岸的高墙,自由来往,欢聚一堂呢?何况,“秋雁年年长空过”,秋雁尚能年年从长空飞过,为什么人还不如秋雁呢?难道人就像江河那样“岁岁不倒流”一去不复返吗?应该知道,人,不是江河,江河无情,难道人也无情吗?请看: 下片:“芳草情深含泪雨,青芦意厚望白头。好梦常歌《归来乐》,醒来却是泪乘舟”。这里“芳草”与“青芦”采用的是拟人手法,“芳草”指广大群众,“青芦”指白发老人,群众情深,盼望回归的眼泪,不知流了多少年?老人隔海相望,盼望回归,直望到白发苍苍,回归不能成为现实,只能在梦中相会,也许天助人愿,那一个个好梦,都是《归来乐》,然而醒来,都是泡影,只有盼望回归的泪水,能漂起小舟。 月中行·有梦也难行 春风送暖杜鹃红,紫燕舞苍穹。鸳鸯惹起相思情,梦断泪无声。 满腹惆怅疑无路,心潮起,雾霭重重。风轻夜静打窗虫,有梦也难行。 1997年8月27日 赏析:这首《月中行·有梦也难行》,勾画了一幅“回归难”的画面。请看: 上片:“春风送暖杜鹃红,紫燕舞苍穹。鸳鸯惹起相思情,梦断泪无声”。两岸同胞,本是同根生,同根长,同沐浴着“春风送暖杜鹃红,紫燕舞苍穹”美好时光。然而,对“鸳鸯惹起相思情”的情感,台湾当局,却无动于衷,不能成人之美,反而设置重重障碍,一个个鸳鸯团聚的美梦,都是“梦断泪无声”这能合乎人情吗?请看: 下片:“满腹惆怅疑无路。心潮起,雾霭重重。风轻夜静打窗虫,有梦也难行”。这里描绘了在台湾的国民党老兵“回归大陆难”的画面。“满腹惆怅疑无路”这就是”回归难”的写照。尽管回归的心潮,蓬勃而起,但那“雾霭重重”,障碍一个接着一个,给回归带来了难题。就像打窗虫那样“风轻夜静打窗虫,有梦也难行”。尽管有回归的梦想,但在“台独”控制下,也很难实现。 江南春·盼回归 伤离别恨几时休?满眼春光尽惹愁。望尽天涯泪难断,年年江水不回头。 2000年2月23日 赏析:这首《江南春·盼回归》。台湾的国民党老兵,离开大陆几十年,尝受着“伤离别恨”的痛苦,何时是个头呢?天天盼,夜夜想,尤其看到“满眼春光”,思乡之情,顿时涌上心头。“望尽天涯泪难断”那些老兵,望尽天涯,也望不到故乡,只有泪水常流,只有“年年江水不回头”,这里“年年江水不回头”,采用比兴的手法,描绘了一幅“回归难”的画面。 桃源忆故人 情丝难断人何处?清泪已淹山路。残月偏蒙云雾,寂寞和谁述? 秋风不解留花驻,转眼白发无数。岁月催人更瘦,孤影谁来顾? 2002年12月9日 赏析:这首《桃源忆故人》,描绘了一幅“夫妻伤离”的画面。请看: 上片:“情丝难断人何处?清泪已淹山路。残月偏蒙云雾。寂寞和谁述?”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,有多少夫妻被拆散?有多少爱情被夺走?给青年男女带来多少伤害?你看“情丝难断人何处?清泪已淹山路”这就是战争带来的伤害。战争拆散了夫妻,留下多少悲痛?多少思念?寻找丈夫的泪水,已淹了山路,然而,却不知人在何处,能不悲痛吗?剩下这一轮残月,孤守寂寞,已经够孤苦的了,还要“偏蒙云雾”,遭到凌辱,这种遭遇,和谁去述? 请看: 下片:“秋风不解留花驻。转眼白发无数。岁月催人更瘦,孤影谁来顾?”这里勾画了一幅“岁月催人老”的画面。秋风无情,怎能留住花开花不落,青春常驻呢?一晃几十年,转眼叶落花败,白发无数,进入风烛残年,成了“岁月催人更瘦”的一把骨头架子,这孤瘦老人,一生隔在两岸,不能团聚,夫妻不能相互照顾?不是悲哀吗? (中吕)迎仙客·重登烽火台 (一) 刀剑影,马蹄风,千古风流总也空。林森森,草丛丛,处处风声,不见当年景、 (二) 枫叶红,翠柏青,何处烽台无草生?树流霞,鸢跃空,烽火荧荧,曾照英雄梦。 1999年7月1日 赏析:这两首《(中吕)迎仙客·重登烽火台》散曲,描绘了两幅“时光难留”的画面。请看: 第一首:这幅《时光难留》,描绘的是“千古风流总也空”的画面。你看当年的“刀剑影,马蹄风”,还能看到吗?听到吗?那“刀剑影”处,不是“林森森,草丛丛”除了茂密的树木,就是乱草丛生吗?那“马蹄风”中,听到的都是“处处风声”,哪里还有当年战斗场景?可见,“刀剑影,马蹄风”,会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消逝,这就像没有永开的鲜花,也没有不落的太阳一样,这就是规律。请看: 第二首:这幅《时光难留》。描绘的是“往事如烟”的画面。你看“枫叶红,翠柏青,何处烽台无草生?”哪里还有当年的战斗场景?看到的只是“枫叶红,翠柏青”一片林木茂盛,只有“烽火台”上野草丛生,当年的“树流霞,鸢跃空,烽火荧荧,曾照英雄梦”的场景,再也见不到了。这不是“时光难留”吗? 以上诗词曲摘自《寰球汉诗·百家精选》第882页徐振洲先生的作品
最后修改于 2020-07-14 18:04
阅读(?)评论(0)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