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日志正文
|
||
《国学艺术大典藏》诗词欣赏 垂柳赋 七绝 笑语飞来别有情,一河流影逗轻盈。 情丝万缕本无主,惹得春风日夜鸣.。 赏析:这是一首借物喻人的叙事抒情诗。勾画了一幅犹如“少女初恋”的画面。请看: 首句:“笑语飞来别有情”,你看那垂柳,被春风一吹,发出的声音,多像少女的笑声,似乎别有情意,这里采用比兴的手法,把物和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,凸显了初恋少女的情态。 请看: 次句:“一河流影逗轻盈”。这里“流影”是倒映在河中垂柳的影子,那么轻快,那么柔和,犹如逗着少女轻盈的姿态,在河中玩耍。请看: 第三句:“情丝万缕本无主”,垂柳根根支条,多像情丝万缕的少女,因为她们“本无主”,都想找一个爱自己的人,才有 第四句:“惹得春风日夜鸣”。这里“春风”指的是追求爱情的年轻小伙,惹得他们坐卧不安,不停地发出求爱的呼唤。这首诗字字写垂柳,句句喻人生,使人与物融为一体。 2000年4月5日 岸柳赋 七绝 含烟吐雾惹情丝,暗送清香只怕迟。 流水也成牵线客,配成双对寄相思。 赏析:这是一首借物喻人的叙事抒情诗。勾画了一幅“初恋”的画面。首句写道:“含烟吐雾惹情丝”,“含烟吐雾”,采用的是比兴手法,表面在写岸柳,而实际在暗喻“初恋”时的情态,双方都在“含烟吐雾”,都在进行试探,谁也不露出真实的一面。但双方又怕失掉对方。才有第二句“暗送清香只怕迟”的出现,总想把自己芳香的一面,优势的一面,及早送给对方,迷住对方。在双方都有情有意的情况下,三、四句写道:“流水也成牵线客,配成双对寄相思”。岸上的垂柳,河中的倒影,成双成对,多像人间的恩爱夫妻,形影难离,相互思念!这不是流水的作用吗?这里流水,指的就是环境,没有配双的环境,成双成对就是泡影。 2000年5月1日 题骏马 七绝 蹄下生风骏马急,龙腾虎跃带尘飞。 生来就有登天志,不待扬鞭自奋蹄。 赏析;这是一首励志诗,勾画了一幅“骏马腾飞”的画面。请看首句:“蹄下生风骏马急”,这就是骏马腾飞的状态,由于“蹄下生风”,第二句写道:“龙腾虎跃带尘飞”,这一个“带尘飞”写出了骏马如龙腾,似虎跃,勇往直前,势不可挡的士气,正是这种士气,第三、四句才写道:“生来就有登天志,不待扬鞭自奋蹄”,这里采用比兴手法,描绘了战斗在不同岗位上的志士仁人,都像一匹匹骏马,都有“不待扬鞭自奋蹄”的精神,都为国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不值得歌颂吗? 1996年8月1日 赠杜荣昌兄 七绝 一身正气少奢求,不慕烟霞入眼流。 莫道桑榆红似火,夕阳无限照千秋。 赏析:这是一首怀念朋友的叙事抒情诗,杜荣昌是我的好朋友,为人正直,一生清廉,当过多年干部,不管走到哪里,都受到人民的称赞,现已仙逝。为怀念友谊之情,赋诗一首,以示悼念。请看首句:“一身正气少奢求”,这就是他做人的节操,一身正气,甘当人民的勤务员,是他为官的理念,从没有过多的奢求,就像第二句所写“不慕烟霞入眼流”,“烟霞”这里借指荣华富贵,对那些身外之物,似如烟霞的荣华富贵,从不羡慕,从不追求,这就是他的人生之道,正是因为他一生清廉,高风亮节,成了他人生的亮点,才被人仰慕。第三句写到“莫道桑榆红似火”“桑榆”指晚年暮景,晚年暮景不是冷冷清清,而是拜访他的人似如潮流,愈老愈红似火,这与人走茶凉,是多大的差距!这不是人格的魅力吗?这种人格的魅力,就如诗中末句所写“夕阳无限照千秋”,这种一心为民的美名,将会像夕阳一样,永照千秋! 2006年8月1日 春曲 七绝二首 (一) 千山吐翠鸟腾空,万里江河映日红。 草木也知春意好,笑声阵阵舞东风。 (二) 春风巧剪柳条新,十里长堤欲醉魂。 谁道江鸭知暖早?渔翁汗水已湿巾。 赏析:《春曲》是两首歌颂时代的叙事抒情诗。第一首描绘了一幅“时代如春”的画面。请看首句:“千山吐翠鸟腾空”,这不是春季降临吗?在这个春季来临,处处充满温暖的时代,山也吐翠,鸟也腾空,“万里江河映日红”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。这个时代,人人享受着春天般的温暖,就像诗的第三句所写“草木也知春意好”,“草木”这里指普通百姓,普通百姓过上了住有楼,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,能不感谢时代,为时代高歌吗?能不“笑声阵阵舞东风”吗?这就是时代给人们送来的福祉。请看: 第二首:这首诗描绘了一幅“时代调动人的积极性”的画面。请看一、二两句“春风巧剪柳条新,十里长堤欲醉魂”。这里“柳条新”、“欲醉魂”都是春意盎然的象征,都是充满温暖的象征,在这样“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”美好的时代,充分挖掘了人的潜力,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,就像诗的三、四句所写:“谁道江鸭知暖早?渔翁汗水已湿巾”。按照以往的观念,江鸭知暖早,而现在渔翁早于江鸭,“汗水已湿巾”,这不是调动了渔翁的积极性吗、渔翁只是无数劳动者的一个缩影,哪个劳动者不是如此?都在起早贪黑创造着财富,这不是时代调动了他人的积极性吗? 2008年年4月10日 泰山赋 七律 巍巍气势入云天,千古奇山千古传。 威震群山称魁首,名扬四海壮威严。 帝王祭祀求保佑,百姓焚香盼运转。 一座神山拔地起,世人崇拜遍宇寰。 赏析:泰山是五岳之首,有“中华国山”、“天下第一山”之称。前邻孔子故里曲阜,背依泉城济南,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,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,东临大海,西靠黄河,南有汶、泗、淮之水,东西长约200公里,南北宽约50公里,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公里,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。历代帝王都祭祀泰山,普通百姓也到泰山烧香求愿,无不把泰山当作一座神山。就像诗中所写。请看: 首联:“巍巍气势入云天,千古奇山千古传”这里“入云天”道出了山势之高,正因为山势之高,才成了独一无二千古奇山。请看: 颔联:“威震群山称魁首,名扬四海壮威严”这里“称魁首”不是“天下第一山”的注解吗?“壮威严”不是“中华国山”的注解吗?这座高大无比的山,能不威震群山,名扬四海吗?这就是泰山的威力!请看: 颈联:“帝王祭祀求保佑,百姓焚香盼运转”。正因为泰山具有威震群山,名扬四海,强大的威力,可以震慑一切,保佑一切,历代帝王,才纷纷祭祀,祈求国泰民安,普通百姓前来焚香,祈求平安吉祥,有个好运。请看: 尾联:“一座神山拔地起,世人崇拜遍宇寰”。泰山能震慑一切,保佑一切的神圣力量,不是一座神山吗?这样的神山,世人谁不崇拜呢?这里描绘了一幅“世人崇拜遍宇寰”的画面。 2009年5月1日 登华山 七律 雄伟气势贯重霄,玉帝惊魂六魄消。 松桧极高摘日月,云台独秀过尖刀。 莲花峻秀仙乡在,玉女峰奇险道高。 落雁居高如危坐,山高峰险尽显娇。 赏析:华山,古称“西岳”,雅称“太华山”,为五岳之一。位于陕西省渭南市、华阴市、省会西安以南120公里处。南接秦岭,北瞰黄河,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奇险第一山的说法。就像诗中所写:请看: 首联:“雄伟气势贯重霄,玉帝惊魂六魄消”。这里“贯重霄”采用夸张的手法,写出了山势之高,“玉帝惊魂六魄消”更衬托出山高峰险!这就是华山的气势!请看: 颔联:“松桧极高摘日月,云台独秀过尖刀”这里“松桧”指的是南峰东侧的松桧峰,在这里登上极顶,顿感天近咫尺,星斗可摘,能说山不高吗?“云台”指的是华山北峰,北峰也叫云台峰。上冠景云,下通地脉,巍然独秀,四面悬绝,在此登峰,似如爬刀山,步步是险,能不“惊魂六魄消”吗?请看: 颈联:“莲花峻秀仙乡在,玉女峰奇险道高”“莲花”指的是华山西峰,海拔2082·6米,因峰顶有好像莲花瓣似的巨石,古人称其莲花峰。登此峰远眺,群山起伏,云霞四披,周野展开,黄渭曲流,景色秀丽,,犹如置入仙乡神府,万种俗念,一扫而空。宋名隐士陈抟在他的《西峰》诗中就有“寄主嘉遁客,此处是仙乡”;与莲花峰相对的是玉女峰。玉女峰是东峰的一个组成部分,今人称为中峰,攀此峰,悬崖千丈,壁如刀削,爬行前进,一爬三叹,惊魂失魄,十分胆寒,这不是“玉女峰奇险道高”吗?请看: 尾联:“落雁居高如危坐,山高峰险尽显娇”。“落雁”指的是南峰西侧的落雁峰,南峰由三顶组成,落雁峰最高居中,松桧峰居东,孝子峰居西,整体象一把圈椅,三个顶峰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,明朝袁宏道在他的《华山记》一书中,形象地说“如人危坐而引双膝” 这就是南峰的惊险画面。这里峰峰陡立,直立如削,处处是悬崖峭壁,犹如刻画的一幅“华山惊险”图,呈现着“山高峰险尽显娇” 的雄伟气势。 这种气势,不是天下奇险第一山吗? 2009年6月1日 过衡山 七律 寺庙如林庵遍山,传经布道圣佛传。 千年古刹藏浩气,历代高僧化玉兰。 岳麓巍巍独显秀,祝融处处展威严。 举头仰望群峰处,无限风光入眼帘。 赏析:衡山,又名南岳、寿岳、南山,为中国五岳之一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处,绵亘于衡阳,湘潭两盆地之间。据战国时期《甘石星经》记载,因其位于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,“变应玑衡”(玑: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)“铨德钧物”(铨:衡量轻重;钧:古代的重量单位)犹如衡器,可称天地,故名衡山。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、佛教圣地,环山有寺、庙、庵、观200多处,衡山是古时期君王唐尧、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的地方,夏禹杀马祭天地,求治洪方法也在这里。衡山山神,是民间传颂的火神祝融,他曾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之官,教民用火,化育万物,得到人民的崇敬,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,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。道教“三十六洞天,七十二福地”,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。佛祖释迦牟尼两具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。衡山不仅是道教佛教的圣地,那回雁峰、祝融峰、紫盖峰、岳麓山,更会勾人神魂。就像诗中所写:请看: 首联:“寺庙如林庵遍山,传经布道圣佛传”。这里描绘了道教、佛教鼎盛时期的状况,当时寺庙如林,庵、观遍山,求经的,拜佛的,络绎不绝,随着岁月的流逝,这种场景见不到了,只有寺庙依然存在。请看: 颔联:“千年古刹藏浩气,历代高僧化玉兰”。当年的盛景,虽然已经消失,但那种超凡脱俗,洁身自好,淡泊名利的浩然正气,依然存在;那历代高僧,尽管离开人世,那种行善积德的教化,犹如一棵棵玉兰,照旧散发着香气,“刹”:佛教的寺庙:古刹。请看: 颈联:“岳麓巍巍独显秀,祝融处处展威严”、衡山不仅是道教、佛教圣地,也是游览胜地。你看那岳麓山,虽然是南岳72峰之尾峰,但这里山下有被列入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,山腰有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,古麓山寺,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,是湖南省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,这些名胜古迹,依然独显古老的秀气;你看那祝融峰,由于常年烟云缭绕,群峰叠衬,又耸立于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,更显得穷极天穹,雄伟壮观。唐代大文豪韩愈在《游祝融峰》诗中赞叹道:“万丈祝融拔地起,欲见不见轻烟里”,北宋黄庭坚写道;“万丈祝融插紫霄,路当穷处架仙桥。上观碧落星辰近,下视红尘世界遥”这就是衡山的魅力。请看: 尾联:“举头仰望群峰处,无限风光入眼帘”。举头遥望,峰峰崛起,似插云霄,云烟藏翠,崖头碧落,配上寺庙的衬托,那险峻而又古雅的风光,会让你尽收眼底。 , 2008年8月1日 登恒山 七律 气势峥嵘险道连,兵家要地虎龙盘。 恒山处处成屏障,关隘层层铸铁栏。 峰险千年警倭寇,山高万代慑敌犯。 帝王代代征战处,已化祥云布满山。 赏析:恒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。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环境的特点,成为兵家必争之地。山间河谷处的倒马关、紫荆关、平型关、雁门关、宁武关垭口关隘要地,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,冀中平原之咽喉,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。古代的关隘、城堡、烽火台等众多古战场的遗址,依然存在。正像诗中所写,请看: 首联:“气势峥嵘险道连,兵家要地虎龙盘”。这里一个“险”字,道出了山高路险,道出了这是作战的有利条件,易于藏身,易于埋伏;一个“盘”字,标明了历代帝王将相,盘踞在这里指挥作战,不会被敌方发现,这是夺取胜利的先决条件。请看: 颔联:“恒山处处成屏障,关隘层层铸铁栏”。恒山,峰高路险,叠嶂抜峙,成了天然的屏障,敌人不敢轻易冒进,尤其那层层关口,一个接着一个,更是铁打的护栏。正因如此,春秋时,代国凭恒山的天然优势,而有天下,战国时,燕、赵凭恒山的优势,而立天下;两汉时,匈奴利用恒山的优势,而争天下,东晋时,慕容氏踞恒山,而威天下,北魏时,拓跋氏依恒山而分天下,宋,仗恒山而守天下;金,恃恒山而鞭天下,元灭天下,清统天下,也凭借恒山这座天然长城,天然屏障,和天然关隘护栏。请看: 颈联:“峰险千年警倭寇,山高万代慑敌犯”。这里进一步描绘了恒山的防御强度,峰险山高是恒山特有的地理环境,就是靠这个险要的地理环境,使倭寇望而生畏,使敌犯不敢妄动,这就是恒山的震慑力。请看: 尾联:“帝王代代征战处,已化祥云布满山”。这个兵家必争之地,代代帝王在此征战之处,当年的战火,已化成片片祥云,覆盖在满山遍峪,只有古代的那些关隘、城堡、烽火台······,似乎在叙述当年的战功,在叙述恒山的威力。 2009年5月1日 登嵩山 七律 雄伟气势峻极天,三教名山万古传。 墨客文人挥笔颂,帝王将相赞如泉。 少林寺院甲天下,中岳庙台露壮观。 道教崇福极盛处,云烟缥缈漫群山。 赏析:嵩山,位于河南省西部,地处登封市西北部,西邻古都洛阳,东临古都郑州,北瞰黄河、洛水,南邻颖水、箕山,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,共72峰,畯极峰位于太室山,海拔1491·7米,连天峰最高,海拔1512米,位于少室山,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。素为京畿之地,具有深厚文化底蕴,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,曾有30多位皇帝,和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。《诗经》中曾经写道“嵩高惟岳,峻极于天”。可见山势之高。就像诗中所写,请看: 首联:“雄伟气势峻极天,三教名山万古传”。这一个“峻极天”,写出了山势之高而又,让人仰慕的地理环境,凭这一被人仰慕的自然环境,成了道教,佛教,儒家,传经布道,各建寺庙的最佳胜地,也使嵩山成了三教名山,万古传颂。请看: 颔联:“墨客文人挥笔颂,帝王将相赞如泉”嵩山的寺庙宫阙,塔台殿阁,历代文人墨客,来此观光,无不留下数不尽的墨迹;历代帝王将相,到此游览,总是赞不绝口,这就是嵩山的魅力!请看: 颈联:“少林寺院甲天下,中岳庙台露壮观”。少林寺为北魏孝文帝元宏敕建,不仅印度僧人跋跎在此落迹传教,而且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也在这里首传禅宗,后来禅宗发展成为佛教中的重要宗派,所以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。并确立了“明心见性,一切皆空”的修道神法。成了传经布道的唯一寺院,也是“少林寺院甲天下”美称的来源。而中岳庙早在秦朝时期,就在太室山下修建完毕,成了道家的象征,曾有“飞薨映日,杰阁联云”之美称。中岳庙是道教圣地之一,有“道教第六小洞天”之称,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,全长1·3华里,面积约十万多平方米,是五岳中现存规模宏大,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,中岳的四岳殿台,在五岳中独树一帜,渗透着“五岳共存、五行俱全”的道教观念。这不是“中岳庙台露壮观”吗?请看: 尾联:“道教崇福极盛处,云烟缥缈漫群山”“崇福”指崇福宫。崇福宫前身太乙观,建于汉武帝元丰元年(前110年),原为“万岁观”,距今已有两千年多历史,宋真宗时,道教盛极,把太乙观,提升为崇福宫。这里不仅是名儒云集之处,也是历代著名道学方士栖身传教之所。如北魏的寇谦之,唐朝的刘道合,宋朝的董道钟,金代的邱长春,均在崇福宫主持过道场。可这道教极盛处的崇福宫,当年的盛景已经消失,只有缥缈的云烟,弥漫在大小山峰。只有络绎不绝的游人,前来观景。 2010年7月23日 千秋岁·零丁洋畔的悼思 ——怀念文天祥 苍天飞怒,国破谁来护?披肝沥胆难寻路。腥风吞日月,血雨连天注。抬望眼,洪涛浊浪天抽柱。 梦断寒星数,壮志成囚徒。朝无主,民无处,青山云雾锁,无计驱鬼兽。含悲苦,唯留铁骨垂千古。 赏析:文天祥生于1236年,卒于1283年1月9日,享年47岁。江西吉州庐陵人(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)南宋末政治家、文学家、爱国诗人,抗元名臣,民族英雄,与陆秀夫,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。 宝祐四年,1256年中进士,名列第一,开庆元年,1259年补授承事郎,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。咸淳六年,1270年4月,任军器监,兼权直学士院,因草拟诏书,有讽权相贾似道语,被罢官。 德祐元年,1275年,元军沿长江东下,南宋王朝岌岌可危,为挽救国家,文天祥倾其家产为军资,招勤王兵五万人,入卫临安,旋为浙西,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,而败退余杭。后又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,奉命赴元军议和,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。在押解北上途中逃归。同年五月,在福州与张世杰,吏部侍郎陆秀夫,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,建策取海道复江浙,为陈宜中所阻,遂赴南剑州(今福建南平)聚兵抗元,景炎二年,1277年5月,再攻江西,终因势寡力单,败退广东。祥兴元年,1278年12月,在五坡岭(今广东海丰北)被俘。次年,将其押赴崖山(今新会南),令,招降张世杰,文天祥拒之。后被解至大都(今北京),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,并许以中书宰相之职,文天祥大义凛然,宁死不屈,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,公元1283年1月9日,于大都北京就义,终年47岁。为怀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,填《千秋岁·零丁洋畔的悼思》——怀念文天祥一首。以示怀念。请看: 上片:“苍天飞怒,国破谁来护?披肝沥胆难寻路。腥风吞日月,血雨连天注。抬望眼,洪涛浊浪天抽柱”。这里描绘了一幅“南宋王朝即将灭亡”的画面。从这幅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,文天祥是多么忠于南宋王朝,虽在1270年4月就被罢官,但在1275年看到元军沿长江东下,国家岌岌可危,便倾其家产,招勤王兵五万人,入卫临安,旋为浙西,然而淮将张全见危不救,导致败退,文天祥后又建策取海道复江浙,又被右丞相陈宜中所阻,眼看救国无门,文天祥才发出“苍天飞怒,国破谁来护?披肝沥胆难寻路”。的长叹!元军沿江东下,势如破竹,杀人无数,就像词中所写:“腥风吞日月,血雨连天注。抬望眼,洪涛浊浪天抽柱”这里把元军入侵中原,乱杀无辜的凶残行为,描写得淋漓尽致,元军的入侵,不仅吞噬着百姓,也像洪涛浊浪一样,吞灭了南宋王朝,使天抽去了支柱。请看: 下片:“梦断寒星数,壮志成囚徒。朝无主,民无处。青山云雾锁,无计驱鬼兽。含悲苦,唯留铁骨垂千古”。1278年12月在五坡岭战役中,终因兵残将寡,文天祥被俘。彻底切断了救国梦,被元军囚禁。就像词中所写:“梦断寒星数,壮志成囚徒”。这时的南宋王朝,已经是“朝无主,民无处”了,处处元军占领,文天祥尽管像一座青山,也像词中所写“青山云雾锁,无计驱鬼兽”这座青山,已被云雾锁住,还有什么办发驱鬼兽呢?只能“含悲苦,唯留铁骨垂千古”了。这就是文天祥不慕权势,慷慨就义。忠臣不保二主的英雄气慨,能不永垂千古吗? 2001年10月1日 以上诗词摘自《国学艺术大典藏》徐振洲先生的作品
最后修改于 2020-08-26 13:45
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《中华世博题赠艺术大典》诗作欣赏
下一篇:寅虎咏春·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